在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浪潮中,生物基聚酯纖維(PTT)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性的變革——安徽華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前沿的“新化學”理念,在1,3-丙二醇(PDO)的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,并牽頭成立生物基聚酯紡織產業聯盟,推動生物基PTT從“概念”走向規模化生產及應用。
.png)
在2025中國國際紡織紗線(秋冬)展覽會上,華恒生物攜生物基聚酯紡織產業聯盟展示了生物基PTT在“原料研發-技術轉化-市場應用”上的創新成果,體現了我國生物基材料“從實驗室到終端”的系統創新及應用能力。
“新化學”領航,破局PDO國際壟斷
華恒生物成立于2005年,是一家專注于生物制造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。自成立之初,華恒生物便以合成生物技術為核心,致力于小品種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。經過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,公司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生物制造企業,產品廣泛應用于美妝與護理、功能食品營養、動物營養、新材料中間體等多個領域。

當前很多行業面臨著石油資源枯竭與碳排放壓力的雙重挑戰,尋求破局之道迫在眉睫。“我們在大化工領域積累深厚,率先提出‘新化學’理念——以生物基碳源替代傳統石化原料,打造綠色化學制造體系。”在2025中國國際紡織紗線(秋冬)展覽會上,華恒生物生物基材料事業部總監唐喆向《紡織服裝周刊》記者介紹,為將這一理念落地,華恒生物攜手中科院天工所展開深度合作,以工業玉米為原料,通過精心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,對生產菌種、發酵工藝及提純工藝進行全方位創新,最終成功研發出生物基PDO。這款產品不僅在純度與穩定性上表現優秀,更能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為國家“雙碳”戰略的推進持續貢獻力量。
據了解,生物基PTT纖維關鍵原材料1,3-丙二醇的生產技術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,國內產業發展處處受限。華恒生物憑借自主研發的“中國菌”生物發酵技術,成功實現1,3-丙二醇的國產化生產。2024年,華恒生物5萬噸生物基PDO產能正式投產,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,使其成為全球第二家實現該產品萬噸級供應的企業,一舉打破美國杜邦一家獨大的格局,成本大大降低。“該項目最大的突破就是原料創新,我們不再受‘卡脖子’之痛。”唐喆自豪地說。
協同創新,生物基PTT從“實驗室”走向終端
為促進我國生物基聚酯紡織產業的發展,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,促進成果轉化,去年9月,華恒生物牽頭成立了“生物基聚酯紡織產業聯盟”,并攜手東華大學、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等單位,構建起“原料研發-技術轉化-市場應用”的高效協同體系,合力推動生物基PTT從“實驗室”穩步邁向規模化生產與實際應用的新階段。
“這份協同創新的成果,在本屆展會上得到了精彩呈現。”唐喆介紹,此次展會,聯盟組織成員企業各展所長:華恒生物展示了年產5萬噸的生物基PDO與PTT切片,彰顯原料端核心實力;寶麗迪的PTT改性色母粒切片、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的PTT可降解功能母粒、賽維爾的R-pet/PTT及差異化PTT切片,展現中游材料創新活力;常熟海立的長絲細旦雙組分與隱汗纖維面料、上海群德的針織面料、恒都紡織的機織面料,再到棱御服飾的針織運動裝、維納達服飾的PTT針織服裝,形成“PDO-PTT切片-紗線-面料-成衣”的全鏈條成果展示,讓觀眾直觀感受生物基纖維從源頭到終端的蛻變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展會現場正式發布了聯盟標識,標志著生物基聚酯產業從“創新協同”正式邁向“品牌協同”新階段。生物基聚酯紡織產業聯盟首席專家、東華大學研究員王華平在采訪中表示,經過將近一年的創新實踐,聯盟重點實現兩大核心突破:一是原料創新,徹底打破傳統石油基原料的制約;二是需求驅動創新,依據市場需求打通生物基技術賦能紡織產品體系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為行業提供專業化解決方案。
全鏈條創新破局,筑牢生物基PTT綠色根基
站在生物基PTT產業從“技術突破”邁向“規模落地”的關鍵節點,聯盟的未來藍圖正徐徐展開,充滿無限可能。
王華平表示,生物基聚酯產業經歷了最初的從無到有的階段,目前已進入對標國際的第二發展階段,下一步聯盟將依托中國完整產業鏈優勢與核心技術突破,推動產業邁向第三階段——引領發展階段,通過系統發展模式,持續強化產業競爭力,引領全球生物基聚酯產業發展方向。
中國紡織產業擁有完整的產業鏈體系與核心技術突破能力,是聯盟前行的底氣。唐喆表示,未來,聯盟將充分激活這一優勢,以更開放的姿態吸納短纖、色母粒等領域的實力伙伴,為產業生態注入新鮮活力;同時,以“上下游一體化推進”為抓手,強化品牌對接,用消費端需求反向拉動技術創新與產品開發,讓生物基聚酯纖維在更多領域落地生根,推動行業實現全面升級與可持續發展。
而作為聯盟發起者的華恒生物,將始終秉持“專業協作、共贏共生”的理念,以1,3-丙二醇為基石構建的生物基生態為紐帶,與聯盟成員各展所長、相互賦能,推動生物基聚酯產業生態在綠色轉型的道路上走得更穩、更遠。
(文章來源于中華紡織網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)。
|